1月20日電 據“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公眾(zhong) 號消息,19日,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召開年度電力供需形勢新聞發布會(hui) ,發布《2023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
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ti) 回升,拉動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氣候情況下,預計2023年全國全社會(hui) 用電量9.15萬(wan) 億(yi) 千瓦時,比2022年增長6%左右。
對於(yu) 2023年的重點工作,為(wei) 確保能源電力安全保供,結合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ye) 發展趨勢,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提出八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大電力燃料供應保障能力。繼續加大優(you) 質產(chan) 能釋放力度,加快推進新核增產(chan) 能各環節相關(guan) 手續辦理,盡快實現依法合規增產(chan) 增供。製定煤礦保供與(yu) 彈性生產(chan) 辦法優(you) 先組織滿足條件的先進產(chan) 能煤礦按一定係數調增產(chan) 能,形成煤礦應急生產(chan) 能力,以滿足經濟持續複蘇以及季節性氣候變化等對煤炭消費的增長需求。加快推進2023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強化電煤中長期合同嚴(yan) 肅性,督促各方落實煤炭保供責任。嚴(yan) 格規範合同簽訂行為(wei) ,製止各類變相加價(jia) 、降低兌(dui) 現熱值等非法牟利行為(wei) ,釋放穩定市場價(jia) 格的強烈信號。加強電煤產(chan) 運需之間的銜接配合,保障電煤運輸暢通。
二是疏導燃煤發電成本,發揮煤電兜底保供作用。科學設置燃料成本與(yu) 煤電基準價(jia) 聯動機製,放寬煤電中長期交易價(jia) 格浮動範圍,及時反映和疏導燃料成本變化。推進容量保障機製建設,加大有償(chang) 調峰補償(chang) 力度,彌補煤電企業(ye) 固定成本回收缺口,進一步提高煤電可持續生存和兜底保供能力。強化機組運維檢修和安全風險防控工作,加大設備健康狀態監測和評估,確保機組安全可靠運行。
三是加快電網規劃投資建設。加快推進跨省跨區特高壓輸電工程規劃建設,提升重要通道和關(guan) 鍵斷麵輸送能力,發揮跨省跨區電網錯峰支援、餘(yu) 缺互濟作用,持續提高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規模和新能源消納能力。強化電網骨幹網架,全力提升重大自然災害等極端條件下電力係統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加快智能配電網建設,促進新能源就地就近開發利用。
四是強化電力負荷管理。完善需求響應價(jia) 格補償(chang) 機製,形成可中斷用戶清單,引導各類市場主體(ti) 主動參與(yu) 電力需求響應,以市場化方式降低高峰時段負荷需求。加強電動汽車、蓄熱式電采暖、用戶側(ce) 儲(chu) 能等可調節資源庫建設,並積極推動市場化運作。拓展實施能效提升項目,推動消費側(ce) 節能降耗提效,引導全社會(hui) 節約用電。
五是完善電力交易機製和市場價(jia) 格形成機製。加快推進適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電力市場建設,建立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交易機製和合約調整機製。持續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機製,常態化開展綠電、綠證交易,充分發揮電力市場對新型能源體(ti) 係建設的支撐作用。分階段推動跨省跨區輸電價(jia) 格由單一製電量電價(jia) 逐步向容量電價(jia) 和電量電價(jia) 的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過渡,降低跨省跨區交易的價(jia) 格壁壘。完善峰穀分時電價(jia) 政策,適度拉大峰穀價(jia) 差,通過價(jia) 格信號引導儲(chu) 能、虛擬電廠等新興(xing) 主體(ti) 發揮調節性作用。
六是持續優(you) 化調整電力供應結構。豐(feng) 富不同種類能源的供應,發揮煤電與(yu) 新能源發電的特性互補優(you) 勢、調劑餘(yu) 缺,實現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電力供給。加強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的統籌規劃,在國家層麵明確分省新能源規劃目標,引導各地合理優(you) 化裝機規模、布局和時序,實現各專(zhuan) 項規劃、國家和各省規劃間橫向協同、上下銜接。協調推進新能源開發與(yu) 配套網源建設,確保新能源能並能發,保障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實現大範圍資源優(you) 化配置。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穩步推進東(dong) 部沿海核電項目建設。
七是加快係統應急保障和調節能力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係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因地製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chan) 運行。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ti) 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yu) 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推進多元化儲(chu) 能技術研發與(yu) 應用,優(you) 化儲(chu) 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chu) 能發揮調節作用。
八是加快技術研發和管理創新,推動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yu) 應用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並網的先進電網和儲(chu) 能等新型電力係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製技術研究,不斷提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鼓勵電力企業(ye) 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chan) 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範的支持力度,同時配套提升能源電力技術裝備的安全運維和管理創新水平。